|
【美术馆】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风景与书盛大开幕 |
【meishuguan】2020-1-21发表: 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风景与书盛大开幕 一场融贯古今的独特对话一次跨越千年的东方漫游七位中外当代艺术家的探索创作两百余件多元珍品的荟萃雅集当代艺术、古籍善本、古代书画江南文脉、西湖胜景、秦淮八艳观书中画、游画中景、遇景中人时值两周 陶瓷相关 陶瓷美术 ,本文关键词:美术馆明珠la艺术家两周年盛大开幕周年庆典2020年 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风景与书盛大开幕一场融贯古今的独特对话 一次跨越千年的东方漫游 七位中外当代艺术家的探索创作 两百余件多元珍品的荟萃雅集 当代艺术、古籍善本、古代书画 江南文脉、西湖胜景、秦淮八艳 观书中画、游画中景、遇景中人 时值两周年庆典,放眼世界更深入其所根植的文化渊源,上海明珠美术馆于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5月5日,策划举办题为“风景与书”的独特展览,邀请陈丹青、清川阿莎美(asami kiyokawa)、王冬龄、徐冰、严善錞、杨小京、周小英,呈现7位中外艺术家围绕这一母题展开的精彩而多元的当代探索与创造。鉴于对往昔与当下的共同关切,他们的作品或直接或间接地相互折射与唱和,并勾连起艺术史、文学史、书籍史中诸多如星光般璀璨的人物、作品与故事。 “风景与书”展览开幕式现场 此次展览共展出当代版画、油画、装置、艺术家手工书、古籍善本、古代书画、手稿等200余件精彩之作,从“书籍之为艺术”(books as art)的独特视角出发,以自然和心灵的风景为底色,在新年开启一场关乎书籍与艺术、时光与记忆的独特旅程,引发未来创造之思考。 ?漫游东方,观自然与心灵的风景 自2017年底开馆至今,明珠美术馆自主策划举办了多场广受好评的国际展览,2020年的开年大展“风景与书”作为两周年庆典展,追本溯源,尤为特别。明珠美术馆执行馆长及策展人李丹丹女士表示:“明珠美术馆策划举办这场会古通今、散发着浓郁书卷气的展览,以践行开馆以来一贯秉承的试图打破艺术门类间藩篱与时空桎梏的策展理念,力图用人文与思想之光照亮最经典与最前沿的艺术创作。我们希望通过策划举办这样一个独特的展览以及展期内的一系列高水准学术讲座,引发人们对于书籍的艺术与历史、文本与图像、传统与当代关系等议题的重新发掘与思考。” 上海明珠美术馆执行馆长及策展人 李丹丹女士 “风景”与“书”是贯穿此次展览的显性议题,隐藏在其中或立于之外的“人”则是灵魂所在。正如踏入明珠美术馆展览序厅首先所看到的——艺术家陈丹青创作的油画作品《被书帖包围的文征明》。他用三联布面油画形式描摹王羲之书帖与文征明山水画册,画中有书,书中有景,景中有人,引用与再现层层叠叠。虽然于艺术家本人而言,在画布上描摹画册,只是单纯提出“为什么要画”这个问题。然而这种图像引用却关联起传统与当代,构建起风景与书与人的关系思考,诗意且耐人寻味。 《被书帖包围的文征明》,陈丹青 2015,布面油画101 × 228 cm 序厅里随之展开的,是日本艺术家清川阿莎美的“我们的故事”系列手工书创作。她以一位酷爱阅读的女性艺术家视角,甄选了对自己而言最重要书籍的特定页面,其中包括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论》、三岛由纪夫的《春雪》、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类的土地》等世界经典读物。艺术家用色彩与线条在字里行间穿针引线,通过刺绣将情节、记忆交织缠绕,使情感嫣然浮现于纸面,借通感之美唤起人们内心的故事。其敏锐而细腻的表达,令文本与图像交互转换,在书页上呈现独属于自己的心灵风景。 “我们的故事”系列,《破戒》岛崎藤村,清川阿莎美2016,书、绣花线14.8 × 21 cm 自然风景经由人的文字书写、图像创作,被倾注情感、映照神思,成为超越视觉经验的人之心中意象,如此转化后的心灵风景已是符号式的抽象意态。对于艺术家徐冰而言,“中国的绘画是一种符号的结果”,所以他可以用立体材料来重构传统山水画,将其从纸本水墨的传统媒介中分离,以魔术般的手法探求艺术本质。徐冰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装置作品《背后的故事:溪山风雨图》以元代王蒙山水图册十开中之三幅为摹本,在空气中调配光,而光是散落于空间中的,让一块毛玻璃成为空气中光的切片,可以说是一种“光的绘画”。画面存在于空影之中,“像风景的灵魂在与古人神交”。展览中, 《芥子园山水卷》(局部),徐冰2010,传统木刻,纸本水墨34 × 534 cm 徐冰的另外两件作品《天书》《芥子园山水卷》也均为与古代传统对话、与风景和书籍相关的创作,同时展现了艺术家当代的思辨与艺术语言。 《天书》,徐冰(作)、周小英(题跋)1987,活字本,纸本水墨46.1 × 59 cm 融贯古今,探“书籍之为艺术” 穿过前路风景,我们步入展览的第二部分。这一区域主要展出艺术家严善錞、杨小京、周小英的作品。他们不仅都对古籍与艺术史着迷,且都长期活跃在杭州西子湖畔,艺术创作聚焦西湖风景与人文历史传统,涉及“西湖畔刷印的书籍”“西湖闺媛和名人的文献”“西湖风景”三大子题。风景与书与人在此间交织于以“西湖”为代表的中国人文胜景,穿梭于从五代至今上下千年的悠长时空维度。其中严善錞的版画作品,与近现代刷印的西湖风景遥相对话。杨小京的绘画创作,本身便与古代书籍相关。周小英的题跋,更直接缀于书页之上。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与思考讨论了“书籍之为艺术”的议题。 《湖边的花#3》,严善錞2013,铜版画,纸本油墨13 × 20 cm 严善錞的丙烯作品和版画如同“湖边的花”,次第“绽放”于展厅的不同空间,一路走来皆是风景。其中较为集中展示的是他极具代表性的铜版画创作,比如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的“宝石山拟古”系列。严善錞手中诞生的风景着眼于细微之处,弥漫静谧的诗意。他探讨铜版印刷直接和偶然的奇妙迹象,所追求的效果相比蚀刻版画,更近似于珂罗版印刷能够展现的微妙逼真。 《富春#6》,严善錞2019,布面丙烯175 × 145 cm 他曾写道:“这种效果与我一直迷恋的珂罗版的印刷的效果非常相似,也与我追忆中的西湖的气质非常相似,尤其是采用日本的雁皮纸印刷后,更具有一种银盐摄影的光泽,使得画面更加厚重且具有一种金属感,也更加接近我自己对西湖的气质的理解:清峻、遥深、温润、古雅。” 《西湖十景之苏堤春晓》,杨小京2019,布面综合材料30 × 40 cm 另一位风景的描绘者杨小京作为冉冉上升的新星,不仅熟稔中国美术史,更以艺术家的方式对古代书籍插图作出回应。她将关注点投向早期书册形式影响下的作画和看画方式,以古人阅读手卷、立轴的分节式眼光观看风景,把握住风景与诗书联系的分节点,将观看风景转换成阅读风景,眼前有景,景中有诗。她的小画《西湖十景》试图用诗歌般的节奏韵律,通过10幅柔美画作,传达出一种透水月华、波中摇曳的诗意之美。 《西湖十景之花港观鱼》,杨小京2019,布面综合材料 另一组大幅的《西湖十景》则以水墨做明暗对照,并且采用了来自中国古籍的符号拼贴。这种画面上的细节拼贴除了让观者的心灵集中在某些物像上,也在传达艺术家的意愿:“我所画的西湖十景,已大量出现在古代的典籍中,因此,这些画是和古书的对话,也就是和历史的对话,是和我们的文明的对话。” 《勘书图》(局部),邵仄炯、蒙中、王素柳(画),周小英(题跋) 2019,手卷,纸本水墨、颜料30 × 1050 cm 书籍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意义非凡,尤其在最早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中国。在中国古代书籍史上,刻书以宋代艺术水平最高,杭州刻书又在宋代甲于天下。从展览第二部分的开篇,观众们即可进入中国书籍刊刻印刷的历史“河床”,宋元、明清,直至当代,时光如流水蜿蜒,铺陈于白色展台上的历代古籍刻本按年代排序,静待后人的审阅。依中国传统阅读习惯,自右向左首先展开的是刊刻于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雷峰塔佛经》,此经源自雷峰塔砖内藏经,卷首题记上有当时吴越王具名,是中国古代印刷品中难得的早期实物,尤为宝贵(此五代刻本展至2020年3月1日)。紧随其后的北宋杭州西湖昭庆寺刻本《结莲社集》是现存最早的北宋孤本诗文集,2015年曾创下单册中国古籍拍卖世界纪录,并刷新单册宋版书最高拍卖纪录,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艺术家周小英所书、著名中国与西方美术史专家范景中所撰题跋,称其“真国之重宝也”“气压邺侯三万轴”。此难得孤本仅对公众展出一日,之后将代以南宋眉山七史刻本《宋书》残叶,亦是宋代书籍刊刻精品。 《通鉴纲目》,朱熹(撰)、周小英(题跋)南宋,江西庐陵刻本,纸本水墨29.5 × 40 cm 此外本次展出不可错过的古籍珍品还包括:宋代蜀刻龙爪本《资治通鉴》、南宋江西庐陵刻本《通鉴纲目》、南宋华亭刻本《陆士龙文集》(华亭即松江之古称,此为罕见上海地区宋刻本)、明万历大字写刻孤本《东征纪事》等,进一步拓展中国古籍的观览视野。更为难得的是,这众多古籍善本、古代书画,经由艺术家周小英的题跋书写,跨越悠悠岁月,与今人有了对话。周小英的这种创作在今天显得尤为独特,她享受着寂寞的研究与创作,探索如何让勘校和题跋成为艺术,用最活泼泼的方式延续这一古代文人传统的生命。 《柳如是遗集》,张兰思(编)、周小英(题跋) 晚清,写本,纸本水墨31.5 × 18 cm 在“西湖闺媛和名人的文献”部分,周小英的题跋书写关涉到一些西湖名人的文献,例如苏东坡、钱谦益、龚自珍这样的文学大家,更重要的是一些女性人物,从北宋时期苏东坡的知音王朝云,到道光年间的闺秀诗人领袖沈善宝,更引人瞩目的,还有撰写了《湖上草》的柳如是。我们甚至发现,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大多与杭州有缘,由此把秦淮八艳的画像都请出,在西湖的背景中一一登场。这是八艳第一次共现展场,也是这次展览中最有故事可讲的内容。 《柳如是尺牍》,王冬龄(作)、周小英(题跋) 2019,写本,纸本水墨33 × 44 cm 周小英的题跋书写不仅勾连起古人,也与当代艺术紧密相连。艺术家王冬龄素以大字闻名,此次用小字狂草为展览特别创作了淋漓磅礴的《柳如是尺牍》,尺牍语浅情长,周小英欹侧秀美的跋文与录文相映成趣。并行展出的《天书》,极为考究的制作工序,使人们难以相信这件精美的“典籍”居然因为艺术家徐冰创造的“伪汉字”而读不出任何内容。周小英为其所书题跋,出自范景中撰文,称“徐冰此书,奇字满纸,纯是新意,早已挣脱了传统的藩篱”。而周小英却用中国传统文人的方式,为这本“既吸引又阻截着人们的阅读欲望”的当代作品书写评说,妙趣横生。 烛照当下,引未来探索之思 著名中国与西方美术史专家范景中应邀担任“风景与书”展览的学术主持,他如此评价道:“这是一次特殊的展览,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创举,它古今融贯,又古又今,又艺术又文献。学术的含量甚至潜入展览的题目当中。它是指向艺术、指向历史的。我们的文明史是书籍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我们生活的大地应该不断美丽、不断风景化的历史。” 著名中国与西方美术史专家、风景与书展览学术主持 范景中先生致辞 以建立“无墙的美术馆”与“流动的艺术学院”为理想,明珠美术馆通过全链接的工作方式,汇聚全球一流的艺术与创意资源,用艺术与文化为城市赋能。此次“风景与书”展览期间,明珠美术馆特邀范景中、白谦慎、胡晓明、吕澎、大卫·皮尔森(david pearson)、杨光辉、万木春、董捷等30余位专家学者,从展览主题引发延伸、深度挖掘,带来内容丰富、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高水准系列公益讲座。此次展览及相关活动获得上海图书馆、中国美术学院的特别支持,不仅联动长三角区域文化合作,更扩大交流领域,放眼全球范围内由“风景与书”引发的多维度讨论,烛照当下,引领未来探索之思。 嘉宾合影 其中开幕首场讲座由展览学术主持范景中教授主讲,聚焦“风景与书中的故事”,由展出的多件重点作品引申,话题涉及赏景方式与画景方法的讨论、活跃在西湖畔的人物(金农、龚自珍、秦淮八艳等)、在西湖畔刊刻的书籍(《结莲社集》《东征纪事》等孤本),十分值得期待。其他讲座主题涵盖中国古代勘校题跋、书籍装帧的传统与独特艺术魅力。湮没于历史中的江南闺媛的文字艺术佳作、逸事传奇。东西方版画历史与技法。古墨中的文人世界、书房趣味。旅行与山水等,带领公众深入浅出地领略人文传承之精华,引发人们对于书籍的艺术与历史、文本与图像、传统与当代关系等议题的重新发掘与思考。此外,明珠美术馆也将推出相关主题的儿童互动手册及儿童工作坊等美育活动。此次展览的中文语音导览特邀青年作家蒋方舟录制,欢迎大家在现场扫码收听。 展览信息 风景与书 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 出品人: 李 爽 学术主持: 范景中 策展人: 李丹丹 参展艺术家(按音序排列): 陈丹青 清川阿莎美 王冬龄 徐冰 严善錞 杨小京 周小英 主办: 明珠美术馆 支持: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 特别支持: 上海图书馆、上海报业集团、中国美术学院 展览日期: 2020年1月18日—2020年5月5日 展览地点: 明珠美术馆 上海市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公园8楼 参观时间: 每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四10:00-19:00 (18:00停止入场)。 周五至周日10:00-22:00 (21:00停止入场) 春节假期每日开放时间 2020年1月24日(除夕): 10:00-18:00(17:00停止入场) 2020年1月25日—2020年1月30日: 10:00-19:00(18:00停止入场) 票务信息 网络&现场购票:80元/人、160元/多人 (多人票最多可三人同时入场,展期通用) 美术馆meishuguan相关"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风景与书盛大开幕"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对于美术馆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谢谢对美术馆meishuguan的支持,对于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风景与书盛大开幕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 瓷砖相关 陶瓷美术 ,本资讯的关键词:美术馆明珠la艺术家两周年盛大开幕周年庆典2020年 (【meishuguan】更新:2020/1/21 11:07:36)
![]() |